芦丁鸡如何放生最安全,如何是最好的放生仪轨?

发布时间:2024-02-26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
字号:

一、北京允许放生的水域

1、梵网戒第二十个轻戒,戒条是说:【若佛子以“慈心”故行“放生业”,应作是念: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,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;而杀而食者,即杀我父母,亦杀我故身。一切地水是我先身,一切火风是我本体,故常行“放生业”,生生受生。若见世人杀畜生时,应“方便救护”,解其苦难,常教化讲说菩萨戒,救度众生;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,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,福资亡者得见诸佛,生人天上;若不尔者犯轻垢罪。】

2、大概的意思是说:菩萨若遇缘时,不行放生护生之业行,或者父母兄弟至亲之忌日,不请菩萨法师讲戒(说法)来回向,若不尔者,即是违犯了轻垢罪。

3、此戒摄属重戒中杀戒延伸出来之轻戒,也就是希望把不杀生改为更积极的护生。但是对于放生的情形我们得要以智慧来简择,因为放生的重点乃是基于“慈心”为出发点,慈乃与乐,悲则拔苦,放生业乃是给予众生生命的安乐;一般众生最宝爱的就是这个五阴的命根,样样都是基于保护自己的生命为优先。此生命对于菩萨来说是道器,也就是能够行菩萨事业的工具,菩萨对于生命也是要保护好,这样才能正常的行菩萨道。因此慈心不杀的重点乃是给予众生能够生存的安乐为主要考量,菩萨若有遇到杀生之业的时候,应该尽己所能而方便行“放生业”,但是这个放生的业行是什么?身行放生业行、口行放生业行、意行放生业行。

4、另外,既然有放生,那就有被捕捉。也就是若遇到有人捕捉众生而欲杀之,则能尽己所能而给与救助,这应该要以随缘遇见而买来放生的方式来作,才是如法的,订购动物来放生是完全不如法的。若是预定何时要放生而向商人订购某种动物,商人便因此而去网捕动物,造成大量的伤亡,这个杀业得要由订购动物参与放生的所有人共同承担。当放生需要的动物被放生到不适合的环境时,又衍生不适应而死亡,或者原生种生物被新放生的动物猎食,这些也导致生态不平衡的问题;这些杀业当然都必须由放生的主持人及参与者共同背负,未来世必然要在业缘成熟时受报,也导致道业遮障与摄受众生的困难。由这些原因,与其放生不如护生,在保护环境上面用心,让动物们有安全而且食物充足的生存环境,比买物放生要好多了。而非如有人用做生意般的拼业绩方式来进行放生业,因此而建立很多仪轨,这也是目前的放生事业偏颇的地方。所以护生与放生的简别要分清楚宗旨。

5、再者,我们素食也是护生之因此鼓励少吃肉,甚至吃全素,人间杀害有情的恶业便会减少,那更是实行放生业的一分;因此我们应时时身口意行放生的事业,也就是应该从心中就决定对于众生不起杀害之心行,于口中也不赞叹随喜杀生的口行,于身行之中亦是离杀,如是名为放生;因为只有众生会杀众生,我们这些众生不要生起杀众生的身口意行,即是最好的放生业。

6、对于事相上面所行的仪轨,我们建议佛弟子对于身行放生业的时候,首先要对此众生说明归依三宝的好处,然后对众生进行三归依;但是这得要有一个前提,也就是自己的三归依戒乃是具足成就的,那些不信因果之人,根本无有三归依的戒体,因此施设再多的仪轨也无归依的功德。不过他们若是如法地随缘买来放生,而不是预定动物的种类与数量而由商人去捕捉者,还是有放生的福德,只是这是杂染的福德;甚至有的人在放生时,还在有情身上刻上放生者之名字,这也是杂染执著的一种。或者有的人因为听说放生福德甚大,因此购买一千只小鸟来放生,结果商人得要捕捉两千只小鸟才能有一千只存活,那是因为你要实行放生的仪轨,造成另外一千只小鸟的死亡,那这个行为到底是放生还是杀生呢?有智者应该能够明白分辨,因此,杀戒的精神乃是心中时时皆起不杀生之念,口欲亦离食众生肉,亦离赞叹杀生之语,身则是随缘遇到有人正在杀生时能方便救护,如此方是行放生业最好的仪轨。

7、在对于众生行放生业的时候,同时方便布施佛法给此众生,例如最基本的就是三归依,若遇有缘者,受持、读诵、方便解说正觉总持咒亦是好的仪轨,因为正觉总持咒乃是整个佛法的梗概,让此被放生的众生结下佛法之缘,亦即佛于经中说布施之时亦要方便摄受众生于佛法中,行放生业乃是行无畏施,同时摄受入佛法中,乃是最佳的仪态与轨则,是名“仪轨”。简单说明如上。

8、------《正觉电子报》第68期般若信箱

9、
农历十一月我在高家营镇为龚家办丧事,正是十冬腊月,寒风逼人,野外一片荒凉!

那天我们一行三人,到山上勘察罢墓地后,在返回丧家的半山上,见到山脊上拉着一长溜尼龙网,大约有百十来米之距,网高约四米,两边载着高高的竹竿,中间不几米也间隔栽着四米以上的高竹竿。

竹竿虽然把尼龙网绷得紧紧的,但风声依旧不知疲倦地摇动着屹立在山头上的网,网在风中哔哔发抖!。

我有些好奇心,问死者的姐夫和哥哥,“这是干什么用的?”,他们说:“这是网野鸡的网嘛!这几年山上的野鸡、石鸡子、半鹚到处都是。人们拉上网就能网住野鸡了,不是过大年煮的吃就是卖给饭馆!”———(山鸡我们当地叫“野鸡”)

“哦!……”我应了一声说道“真缺德,造罪”!

刚落话音,他姐夫大声说:“网住了!网住了!网住一个!啊呀,不是一个,是俩个!”

我抬起头往下一瞭,果然在五六十米开外的半山上那段长网中,头朝下吊着俩只野鸡,这俩只野鸡相距十几米远,分别吊在网上,不时还扑腾几下,看起来已经筋疲力尽,逃脱已无希望!

他姐夫说着就拔起腿就往下跑,一边跑一边说道:“快取下来拿回去煮一顿就酒吃!”

他哥哥也附和着说:“对!对!今天有了下酒的菜了!”一边说。一边也往下跑,急忙去网上摘取那俩只野鸡。

我见他们往下跑,心里一急,,只怕他们一把掐死野鸡,也跟着他们往下追!一边追一边着急地说:“看看那俩个野鸡活着没有,要是活着,绝对不能弄死他们呢!赶快放了吧!咱们现在办丧事,千万不能杀生,杀生大忌讳!对家庭大不吉利!——”

我用“办丧事”这口杀手铡,向他们提出严重警告。他俩听我一说,愣了一下,也就谁也不敢造次了,赶忙说:“好好好——好,就按李哥说的办,放了——放了!”

他俩的心地,本来就很善良,况且也因为他们知道我是念佛人,再说真怕闹忌讳,使得家里不吉利,同时也夹杂着不好驳回我的面子心情,见我的态度很坚决,执意为野鸡求情,他们的心马上软了下来,都同时答应了我的请求!随即将原打算把野鸡取做下酒菜,计划煮来吃的行为,又变成了营救受难野鸡的救援行动!

一开始,那俩只野鸡见有人快到到跟前时,很害怕,尽力扑腾了几下想跑,无奈力不从心难以脱网!

我们见祂们扑腾,也不管祂们听懂听不懂人话,老远就说:“我们是来解救你们的,不要害怕!”

我们这么一喊,也许是祂们听懂了我们的话,也许是扑腾的没了力气,当我们到了跟前解绳子时,祂俩再也不扑腾,任凭我们摆布,始终没有反抗,没有用利爪抓我们,也没有使出尖嘴鵮我们!一直配合我们三个人的解救工作。

我们急急忙忙,七手八脚地从网上往下解救祂们,也不顾大冷天冻手,紧张地只是解绳子。

野鸡这种飞禽,本来就比较呆,只要朝网上一扑,马上就用爪子把网抓得紧紧的,再加上乱扑腾,上下一转把俩脚栓的更加牢固,跟本就不可能逃脱,只好吊在网上等死!

我们三个人原打算揪断网绳,马上放走!可是网绳又很结实,根本不可能揪断,只好慢慢地、一圈一圈地、一环一环地解,解了很大一气,最后总算把他们解下来了!

我的同伴一边解一边介绍介绍说:这俩只野鸡是一公一母,我心里想大概是夫妻吧!就问他们是不是夫妻,他们也说是一对夫妻。这一对夫妻山鸡,因为在山上觅食,不小心落入恶人网中,寒冬腊月,数九连天,如果吊的时间一长,不是饿死就是冻死!如果再让“网主”及时逮住的话,虽说冻饿不死,也绝对是死路一条!

当我们把他们解下来举手往上一抬,撒开手以后,祂们“呼啦啦”地朝对面的沟里飞去!看着野鸡脱身后,我才松了一口气!

我想,这时,大概这一对夫妻山鸡,也会在沟里抱头痛哭一场吧!庆幸自己大难不死,夫妻再次相逢!

放山鸡的时候,他姐夫一边放一边说:“尽量朝远飞一点,再次扑上网,我们可救不了你了!”我听到这里,心情很沉重!

他说的,确实是如此,有谁能知道他们不会再次扑上网?只要有网,就免不了再次受难!

为此,我们呼吁那些撒网的人们,请你们手下留情,不要再杀生了!



现在的愚人不知水深水钱,不明因果不昧的道理!乱肆扑杀生命,不怕来世报应之苦果。岂不知此生为了一口美食,这样伤生害命!或是为了赚钱,拉网捕食生命,下世还被他人网住杀死煮食!你杀我、我杀你,环环相报。哪有逃脱之理!

人生在世,财帛儿女不可强求,其实钱财也是命中早已注定,该得到的总要得到,不该得到的也是狗叼猪尿泡——空喜欢一场!

如果你从正途上,去求取你该得到的东西,功夫到时,一样得到;如果你变着邪心思、邪用功,从邪途去求取,所得到的,仍然还是那些该得到的钱财。这样一来,求取的路途不同,但所求取的钱财一样多,可是果报大不相同!

从正途取来,无罪一身轻!抛开正途从邪业求取,钱财同样到手,结果结局可怕!造成杀命还命罪!多冤枉!这样的道理,他们不明白,因为这些人,从小家里大人没讲过因果关系,社会上的人也没人相信,心里没有因果概念,任凭自己好恶傻干,干了也没人提示,就是有明白人提示,他也是半信半疑,不会真相信!这种人真是愚痴至极!

从古至今,谁不见那些猎人,任凭他是多好的枪法,每天打多少野味,到头来仍然家贫如洗,甚至举家祸事连连,惨不可闻!希望那些网鸟人,认真思考,千万小心果报,不可不慎!

10、问:弟子经常将佛号提在心中,唯恐丢失;同时时常谨记发菩提心与念死。但是有佛友指出弟子念佛的心太紧了,应该放松身心来念。恳求法师慈悲讲述,如何放松身心念佛?

二、福建哪里放生黄鳝最好

芦丁鸡如何放生最安全,如何是最好的放生仪轨?

1、大安法师答:你能把佛号提在心中,唯恐丢失,这很好。确实你这个心是紧张了一点,你应该放松去念。怎么放松念呢?还是在信愿上你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心态:念佛往生是我们的目的,往生这桩事情是阿弥陀佛早已跟我们施设好了的,跟我们保证好了的;我们只要具足信愿称名,功夫上“乃至十声”,阿弥陀佛都能保证让我们往生。“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”:如果有信愿称名——“乃至十声”,这样的念佛人不能往生的话,我就不成佛。

2、所以你看第十八愿传达的信息并不是在功夫,而是在信愿。“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”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那么甚至在《无量寿经》的下卷讲的,你只要闻信这个名号,能够信心欢喜,乃至一念至心回向,即得往生,住不退转,得无上菩提。你对于阿弥陀佛名号闻信了,能够产生一念的信心,你这一念的信心、至诚心回向,都能往生。

3、所以对自己一念信心都能往生这一点,你有绝对的信心,你有绝对的这样一个把握,你就放松了。于是我现在就用感恩的心去念,就用快乐的心去念。当然也应该念多一点,念多一点能够提高往生的品位。如果工作很繁忙,念不到那么多也没有关系,阿弥陀佛决定能让我去。你想一想,你的心是不是放松一点?

4、放生的意义及其事项,怎样做如理如法?戒杀和放生并举不可偏废,对吗?

5、放生的意义主要是:第真的对水陆空的众生要有怜悯心,它处在即将死亡的时候,救它一命,放生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;第主要是通过放生的行为传达佛教的一种慈悲心。

6、现在众生由于竞争的压力,这种对动物的平等的心,他很少有概念。通过放生感悟:一切众生平等,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父母。我们对众生,对这些水陆空、蜎飞蝡动之物报恩都来不及,怎敢去杀害它,去吃它呢?要通过我们这种放生的行为传达这样的同体的大慈悲心,如果社会各阶层能够接纳,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就非常得深远,巨大。

7、你看现在广东的一些地方,我们看那个惠州呐,据说政府出面举行很大的放生活动,它的力量就更大了。所以,我们放生要影响政府,要影响社会各界。听存海法师说现在放生确实有很多参与者,越来越多了。我们生活在沿海地区,沿海地区往往一般的杀业会比较重,会要吃海里面东西嘛,吃得多,这杀业也重。杀业重的话,以后真的感召的是飓风啊,海啸呐。如果你护生护得好,慈祥的气氛多,它就不至于有这些灾难;如果杀业太重,这些灾难可能就会登陆。

8、
为何放生如何放生

“放生”典出于大乘佛经,盛行于中国内地,西藏亦然,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。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。所谓“吃它半斤,还它八两”;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,当然功德倍增,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。史不绝书。

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于共产政权之后,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接着一波,其遭遇有幸与不幸。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内,又被抓了回去;有的在海上漂流,葬身鱼腹;有的虽然逃出越南,但无收容之所,甚至被遣送回去。不过,根据逃亡成功的难民所述的经验,如果达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,可以请国外亲戚或难民自己买鸟或鱼类放生,只要一次或两次就会见效,顺利成行。

在《杂宝藏经》卷四记载: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,要沙弥返回俗家,七天之后再来,但没有说明原因。他在返家的路上,看到一处池塘缺口,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,众蚁慌张夺路逃生。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?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,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,把池塘缺口堵住,救活了所有的蚂蚁。过了七天,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,又回到他师父跟前。师父一见,觉得惊奇,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,非常恐惧,答说什么也没做。师父是罗汉,即用天眼观察,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,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。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,得以长命终老。

放生的根据,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,有两部经。一是《梵网菩萨戒经》,其中提到:“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,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。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,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。一切地水,是我先身,一切火风,是我本体,故常行放生,生生受生。若世人见杀畜牲时,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,常教化讲说菩萨戒,救度众生。”

另一部《金光明经》卷四〈流水长者子品〉,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: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,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,时逢天旱,而且有人为了捕鱼,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,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。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,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,于是为了救活鱼群,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,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,直到池水满足,并且饲以食料,方才救活这些鱼群。

《梵网戒经》是放生的理论依据,《金光明经》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,其他大乘经如《六度集经》卷有赎?的放生记载,而另外玄奘三藏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也讲到雁塔的故事。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,住着若干小乘比丘,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肉;所谓三种净肉,是指不见为己杀、不闻为己杀、不疑为己杀的肉类。有一天,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,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,他就向雁群祷告说:“今日有僧缺供,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。”雁群应声自动坠地而死。比丘本来不信大乘,不相信雁是菩萨,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,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。小乘比丘惭愧不已,互相传告:“这是菩萨,何人敢吃?从今以后,应依大乘,不再食三种净肉。”并且建塔营葬雁体。

可见,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,也可以说,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。戒杀仅是止恶,是消极的善行,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;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,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。因此在中国,从北齐萧梁以来,便提倡断肉食、不杀生;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,从朝廷以至民间,由僧众而至俗人,都以素食为尚。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,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;而从中央以至地方,或者为了祈雨禳灾,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。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;梁代慧集比丘,自燃两臂游历诸州,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;随天台智?大师发起开筑放生池,为被放的鱼类讲《金光明经》和《法华经》,又购买各类粮食饲予鱼;陈宣帝时,国子祭酒徐孝克撰写〈天台山修禅寺智?禅师放生碑文〉,这是中国有放生池及放生会记载的开始。此后由唐至宋及明,无不盛行放生。如唐肃宗时,刺史颜真卿撰有〈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〉。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,也极力提倡放生。

明末莲池大师云栖宏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。他在《竹窗随笔》中有〈如来不救杀业〉、〈食肉〉、〈斋素〉等文;又在《竹窗二笔》中,写有〈衣帛食肉〉、〈戒杀延寿〉、〈放生池〉、〈医戒杀生〉、〈因病食肉〉等篇;在《竹窗三笔》中,也有〈杀生人世大恶〉、〈杀生非人所为〉、〈人不宜食众生肉〉等文,鼓励戒杀放生。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,他也写了〈放生仪〉及〈戒杀放生文〉,以备大众于放生时,对所用仪式有所依准。在现代人中,有弘一大师书、丰子恺画的《护生画集》计六册;另有一位蔡念生运辰居士,一生提倡戒杀放生,他编集了历代有关动物也有灵性和感应的故事,成为一书,名为《物犹如是》。

不过,现代社会科技进步,人口密度膨胀,生活空间缩小,要想求得一个绝对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区域,是相当困难的。其难处除了渔、猎的网捕射杀与打捞之外,也有自然环境的限制。如今日的台湾与美国,只有野生动物保护区。此外,有人基于爱心或保护自然环境的立场,劝导社会大众不要乱捕滥杀,以免破坏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协调,也是为了挽救稀珍动物濒于灭种的危机,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虽相应但不相同。如果我们仅把要放生的生物无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观动物保护区,到了饱和程度,也会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适量的捕杀等方式来调节其生活空间的。

因此,我们到那儿放生?如果是鱼,有人用钩钓、网捞;如果是鸟,有人用枪射、网捕。而且今日的鱼市场和鸟店,所售的商品很少是野生的,多半是来自人工繁殖的鱼池和鸟园。那些动些,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,放生,也等于杀生。放小的,被大的吃掉;放大的,就进入餐馆的厨灶。而且,鸟类,尤其是鱼类,都有它们生存的习性。一定的鱼类必须生存于一定的水质、水深和水流的环境中;买淡水鱼放于大海,买海鱼放于淡水,都是大问题。如果是鸟园繁殖的鸟类,它们不曾在自然界觅食,便可能甚至不知草丛树林间的草种树果等也可以作为食物;如果放之于原野,不是饥饿而死就是被其他动物或鸟类捕食而亡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是否还需要放生?是否还应该放生?

这确实是非常不幸的事实,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放生运动越来越困难。不过,放生的精义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,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够延长寿命;至于能够延长多久?我们必须尽到研究、考虑和照顾的责任。比如说,要放鸟类,就先得考虑放什么鸟、在那儿放、什么时候放,才比较安全有效;放生鱼?水族,也当首先研究观察它们的生态、习性和来源,然后选择最适当的时机,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适合的地方。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可靠,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错,即使今天去放生,明天它们又被抓,也是无可奈何的事。

我们的目的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,至于被放的众生,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。若在放生时,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,且开示被放的众生,为其说三皈、讲佛法;发愿回向,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,转生为人,上升天界,往生净土,发菩提心,广度众生,早成佛道。我们但求能尽心而为,尽力去做就好。
分享到:0

9、依据所选择的放生地点及金额,来决定生物的种类(空飞、陆上、水中)及数量,其中应注意事项如下:

10、不同的自然环境,有其适居的物种,可以请教当地人或熟悉该环境的人,不可以错乱。例如把海水鱼放到淡水流域中,其必死无疑。


参考资料
放生果报
放生时间
放生回向
放生心得